2012年4月29日,济源大度户外·岩石队一行10人在队长岩石的带领下,早6:00从市区商业城东门出发,7:50来到邵原镇黄背角水库,8:00开始全装备沿南线攀登云蒙山,下午18:50登上云蒙山,夜宿云佛寺。4月30日早5:00起床,登云蒙山顶,观迷雾森林,7:50开始沿北线返程,下午16:40下撤到黄背角水库停车处,18:40平安返回市区。本次出行的10名驴友分别是:岩石、苦雪、小芳、远航、红叶、七零、斗圣、天空、水手、山猫。
一、黄背角水库至崔家庄(8:00-9:00)
黄背角水库左侧的山坡上有一条小路,沿小路慢慢攀升,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崔家庄。小路两侧有很多正在盛开的、金灿灿的黄刺梅。崔家庄只有两处民宅,目前已无人居住。十人赶到崔家庄,放下背包,参观民宅,从楼梯和栏杆可以看出,当时这里的人家还是蛮殷实的。
P1.1 黄背角水库前的龙王闸
P1.2 出行前合影留念
P1.3 一簇野莴笋
P1.4 金灿灿的黄刺梅
P1.5 废弃的崔家庄
P1.6 崔家庄前的石磨
二、崔家庄至崖豁口(9:00-15:30)
在崔家庄休息半个小时后,继续前行。先沿山坡小路拔高,到达山脊后,再沿右侧的小路下行,小路在密林中,非常幽静。经过几处乱石堆,不知不觉到了山谷谷底。在谷底休息后,沿山谷逆流前行。不多时,山谷分为左右两叉。领队岩石说:从这里去云蒙山有两条路,沿左侧山谷走是南线,沿右侧山谷走是北线,我们本次出行是沿南线上云蒙山,再沿北线回来。沿左侧山谷前行途中看到很多废弃的民宅。
沿山谷边前行,边参观废弃的民宅。快中午12:00了,大家停了下来,在水边开始做饭。午餐很丰盛,午饭后,休息一会儿,便开始沿山谷攀升。开始的一段坡度较小,隐隐约约有一些路迹。山谷上面是大树,遮天蔽日,下面是一些小花、小草,还有很多蕨类植物。让我们非常高兴的是,在一些关键的岔路口可以看到“济源纵横户外”留下的标记。到了山谷的尽头,沿山坡右转,进入下一个山谷,然后沿山谷爬升,再右走,再爬升,抬头可见一个如“动车”车头的山峰,山峰右侧即是南线垭口。后一段路几乎没有路迹,树枝繁密,也不见了标记,一行十人两次走错了线路。
P2.1 山坡上的一棵大树
P2.2 “济源纵横户外”留下的路标
P2.3 深山中荒芜的民宅
P2.4 民国三十年的石磨
P2.5 凄凉的拱门
P2.6 废弃的石磨和石碾
P2.7 紫色小花
P2.8 白头翁
P2.9 绿色小果
P2.10 蕨类植物
P2.11 倾斜的大树
P2.12 沿山谷上升
P2.13 树木覆盖的山峰
P2.14 “动车”山峰
P2.15 南线豁口处的岩石
三、崖豁口至云蒙山(15:30-18:40)
在崖豁口南侧稍事休息,十人来到豁口的另一侧,这一侧也是个大山谷,大家先沿着陡峭的山坡下行,接着沿山坡平切过去,来到山谷底部,最后沿山谷一路攀升,依次经过“吊驴崖”、“舍身崖”、“崖边U型小道”等,几乎用尽全力,终于攀升到半山腰上的大路。
上了大路,大家非常开心,最艰难的路段总算是走完了。稍事休息,便迈开大步,向云蒙山挺进。大路在半山腰,路随山势,转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每转过一个弯,都可以看到一座神奇的山峰。远处是绵绵的群山,斗顶和鳌背山就在这莽莽群山之中。
不知不觉来到云蒙山下,仔细浏览了云蒙山,拍摄了合影照,开始向山上的云佛寺挺进。途中遇见了领队“岩石”中学的同班女同学,岩石热情的不得了!前行不远,开始沿小路拔高,大家走走停停,途中欣赏了神奇的猴山和龟峰。最后一段是长长的红岩台阶,有几处非常狭窄,大家相互提醒,相互帮忙,终于来到了云佛寺。太阳慢慢落下,把东边山壁上的一根石柱照的通红通红。
P3.1 山谷左侧陡峭的山壁
P3.2 过“吊驴崖”
P3.3 高大挺拔的山峰
P3.4 厚重敦实的山峰
P3.5 翘尾蜥蜴状的山峰
P3.6 外形如“山”字的山峰
P3.7 云蒙山从左向右扫描一
P3.8 云蒙山从左向右扫描二
P3.9 云蒙山从左向右扫描三
P3.10 云蒙山从左向右扫描四
P3.11 云蒙山下合影留念
P3.12 云蒙山垂直节理
P3.13 节理处的云佛寺
P3.14 云佛寺
P3.15 云蒙山龟峰
P3.16 沿台阶攀升
P3.17 驴花“小芳”手脚并用,艰难地向上爬升
P3.18 云佛寺对过山壁边的一根“石柱”
P3.19 云蒙山落日
四、迷雾云蒙山(5:00-7:50)
4月30日早5:00大家准时起床,除驴友苦雪外,其余九人沿台阶登上云蒙山。原本想去看日出,没想到天气阴沉沉的,云蒙山顶云雾弥漫,真不愧为“云蒙山”。在山顶入口处看到了驴友可乐命名的“三龙头”,在山顶上还看到了为小浪底大坝勘探而专门修建的测量架,据说上面有近40米高的铁架,小浪底大坝建成后被拆除了,只剩下了基座。由于天气寒冷,能见度很低,在测量架前的舍身崖前拍了合影照后,大家都回去了,我一个人继续东行,在云蒙山顶转了一圈。越向东走,地势越高,原来平坦的山顶竟然成了一条窄窄的山脊,山脊东面和南面无任何遮拦,下面即是悬崖绝壁,若天气晴朗,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场所。山脊北面是陡峭的山坡。在山顶逗留了一会,立马下山。到了云佛寺,见大家都在吃饭,原来我们的部长苦雪早早为大家做好了早饭,感谢苦雪!
P4.1 云蒙山上的藜芦
P4.2 迷雾云蒙山
P4.3 迷雾山林
P4.4 云蒙山上的测量架
P4.5 云蒙山上的小路
P4.6 驴友“可乐”命名的“龙头一”
P4.7 驴友“可乐”命名的“龙头二”
P4.8 云蒙山合影留念
P4.9 梦幻云蒙山动感相册
五、云佛寺至黄背角水库停车处(7:50-16:40)
吃了早餐,大家背起背包,小心翼翼地走下天梯,来到大路上,然后大步流星向北线豁口进发。这条路较长,大路沿山坡曲折盘旋,右边是深邃的山谷,远处是莽莽群山,若是晴天,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太行最高峰斗顶,还可以看到秀美的鳌背山。徒步在海拔1900多米高的绿色小道,呼吸着清凉的氧气,大家精神抖擞,神清气爽,不知不觉就到了北线豁口。
在豁口处休息一会儿,开始下撤。小路在一条陡峭、狭窄的岩缝中,大家借助登山杖慢慢下行。右侧的山壁上有一个石洞,洞前长着一棵大树,队长岩石看后,会心的笑了!为什么呢?斗顶上的一幕竟然也会在此上演了!下行不久,是一个断崖,大家借助一个简易的梯子慢慢走了下来。紧接着是一段紧贴山壁、右侧是悬崖的小路。再往下,小路依然陡峭且蜿蜒曲折,还好,有路可循......。到了一处左侧是笔直的山岩,右侧是一个斜坡的水平小路,最危险的路段算是走完了。注意:在此千万不要沿水平小路前行,前面是万丈深渊!虽然没有任何路迹,但也必须在此沿山坡下撤,下撤一小段就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一条小路。
沿小路前行,小路时隐时现,大家边走边寻找树上留下的标记,关键时刻,队长岩石拿出高科技武器,判断线路。就这样,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依靠集体的智慧和高科技的力量,一行十人艰难地下撤到树枝水平生长的“F”型大树前。这棵“F”型大树我记忆非常深刻,2009年大度户外第一次登云蒙山,我曾让“流浪猪”站在树枝上给他拍了张照片。离开“F”型大树,后面的小路依然是时隐时现,山坡上有很多粗大的树木,树木间有很多繁密的小树和枝条,遮挡了视线,非常难走。大家仍是依靠集体的智慧和高科技的力量,终于走下原始山坡,下撤到谷底。在谷底稍事休息,补充能量后,开始翻山。在崔家庄“世纪广场”拍了张合影,再看一眼美丽的马榴花,一行十人迈着疲惫的步伐,终于返回到黄背角水库前。
P5.1 云蒙山天梯下撤
P5.2 北线崖豁口下撤
P5.3 陡崖边的“树亲岩”奇观
P5.4 断崖处下撤
P5.5 陡峭山壁上一块突出的岩石
P5.6 岩缝中水平生长的一棵小树
P5.7 雾蒙蒙的群山
P5.8 山坡上的一棵枹榆树
P5.9 山林嬉戏
P5.10 驴友“红叶”为我拍摄的照片
P5.11 青嫩的黄刺梅
P5.12 崔家庄“世纪广场”留念
P5.13 返回到黄背角水库口停车处
在黄背角水库前休息一会儿,将背包装上车,岩石、天空分别驱车,一行十人18:40平安返回到市区。晚上七点,在“湘水人家”聚会,逍遥鱼、燕子、赵行、可乐等依次前来参与,21:00聚会结束,至此,济源大度户外·岩石队全装备两日云蒙行圆满结束。
感谢同行驴友的牵挂和谅解!感谢其它驴友的关注和支持!谢谢!谢谢!...
评论